我們將概略地描述關於 Blog 這個玩意兒的來龍去脈;甚麼是 Blog ?誰在
Blog ?我為什麼要 Blog ? Blog 能給我帶來些甚麼好處?世界發展的過程。希望所有的朋友也能藉由這一章的內容,而能夠有一些初步的
瞭解(或者是用來決定要不要繼續浪費時間來讀這份文件……)。
為什麼妳該注意到Blog
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最近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:
* 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 Google 最近剛併購了 Pyra Labs,這家公司的主
要業務內容也就是提供免費Blog空間 http://blogger.com
* 哈佛大學與史丹佛大學相繼提供全校師生免費的Blog系統
* CNN 自 2003 年三月十日起,開始報導關於Blog的新聞
從這些事件中,我們不難嗅出這個叫做「Blog」的玩意兒,似乎在台面下躍躍欲
試,想要跳到桌子上嚇妳一跳!雖然亞洲一帶的媒體有意或無意間都略過了關於
「Blog」的新聞,但是並不代表它在這裡、在台灣就不會有影響力。
在網路的世界裡,本來就沒有甚麼國界之分。能夠被搜索引擎找到的,就是廣大
資料庫王國的一員;誰能夠被 Google 相中,誰就是當朝的紅人。這個道理相當
地簡單,即使是還不識字的三歲小孩都能理解:要讓別人聽話行事的先決條件是
,妳得讓他聽到妳在說些甚麼。如果每天都有數以千萬計的新頁面在網路上冒出
來、上億的文字被使用,妳又該如何讓妳說的話在這當中佔有一席之地?妳如何
纔能讓妳用心撰寫的內容,順利地呈現到妳預期中的讀者面前?
一種叫做「Blog」的系統,一直潛藏於網路世界的幽暗面;如今這套系統逐漸在
正是場合露臉。它讓個人出版、個人新聞報導變得真實而容易,同時也讓網頁內
容的提供者,能夠輕易地維繫著整個頁面的枝幹架構。它讓文字的內容更能夠貼
近讀者的目光,它喚起了無遠弗屆網路王國中的新脈動;無論妳想要觀察這個世
界的心跳,或參與其中、或帶頭發難,妳都不該忽略了這個新玩意兒。而這個稱
做「Blog」的工具,也就是這份文件裡所要加以闡述、剖析的。我們不但要告訴
妳它的驚人威力,更要揭露箇中密辛;甚至,我們還要告訴妳,妳該如何將這份
力量化為己用!
Blog發跡史
Blog的原文是 Weblog ,或縮寫成 Blog 。最早出現 Weblog 這個字眼
jorn barger在 1997 年左右提出來的。在這之前,網路世界裡所謂的 weblog
通常指的是 web log,是一種硬生生地、充滿技術性記載的、無關乎敘事的紀錄
。妳可以把它想成是在網頁伺服器上的一個記錄檔,裡面忠實地記載著這一台伺
服器上的眾多封包往來:幾點幾分的時候,來自那個 IP 位址的電腦提出了甚麼
樣的要求;幾點幾分的時候來自那個 IP 位址的電腦取得了些甚麼樣的資料;幾
點幾分的時候出現了甚麼錯誤訊息。諸如此類,這些內容既多且繁雜,更不具甚
麼可讀性。若非想要是分析流量或察看可疑之處的系統管理人員,恐怕實在很難
提起性子慢慢讀(事實上,即便是這些系統管理人員,也都得仰賴其他的程式,
纔能「讀」出這些記錄背後的意義)。
那麼 1997 年起出現的這個新字眼,又代表著甚麼意思呢?所謂的 Weblog 指的
是一種以 web 作為呈現媒介的(個人) log 。如果要從各位身邊尋找比較接近
的例子的話,或許相當於 BBS上的個人板,或明日報個人新聞台吧。也有人把它
稱做網頁型態的日記,不過沒有人規定 weblog 每天一篇,所以或許稱做網頁型
態的札記會更恰當。
到了 1999 年四、五月間, Peter Merholz 開始把 Weblog 唸成 We Blog ;從
此有了 Blog 這個說法。而且,這裡的 Blog 不僅僅可以拿來當作名詞、作為
Weblog 的縮寫,更成為了一個動詞。
當作名詞的時候, Weblog ,或說是 Blog ,現在有了更嚴謹的定義;它指的是
一些文章,而這些文章必須要滿足這些條件:
* 彙整
這些文章必須經由特定的方法加以整理存放;這可以是單純地按照時間來整
理,也可以是任何的分類方式
* 靜態鏈結
這些文章必須公開於網路之上,並且能夠讓其他讀者藉由某個固定、不變的
網址鏈結而直接讀取得到;這暗指著這些文章的存取會是直接而公開的
* 時間戳印
這些文章必須具有時間戳印,記錄著寫成的時間
* 日期標頭
這些文章必須要標出日期標頭;這意味著它們將會是具有時序性的,或內容
將可能與時空背景有一定的關聯
於是 Blog 從很概略的「網頁型式的格人札記」轉變成具有多樣特性的文章集結
。而 Blog 這個字眼作為動詞的時候,根據 Meg Hourihan 在
What We’re Doing When We Blog一文裡的說法,乃是按照各自的規則來整理資
訊的方法。
根據這個說法,當某個人在 Blog 的時候,並不是(或不單純祇是)生產被人們
稱之為「網誌 (Blog) 」的一篇篇文章;實際上,她是在實踐個人的信念,以她
所認同且認可的規則,將她的感官所接受到的種種資訊,整理後加以出版,成為
其他讀者所能夠閱讀的文本。
早在有網路之初,國外就有許許多多不同的人們,各自用了各種的技術在做這件
事;至於華人世界裡,最早開始接觸 Blog 的也是那些僑居國外的學生。這些僑
生由於身在國外,接受各種不同文化的刺激,於是她們也跟著仿效使用。由於她
們使用的多半是國外的資源,所以幾乎清一色地使用英文作為呈現文本的語言;
雖然如此,這卻是華人世界中,最早萌現的新芽。
隨著近年來 Blog 逐漸受到重視,有一位在美國讀書的菲律賓裔學生成立了「飯
碗誌」,作為亞裔網誌大串聯。她用米飯、用碗筷做為亞裔世界共通的語言:雖
然我們可能用不同的語言、住在不同的國家,但是我們都是用碗筷喫米飯的亞裔
,有著無以比擬的情感
單就兩岸來說,台灣的資訊介入顯然豐富得多,但是除了 1996 年
PChome ePaper電子報、 1997 年智邦電子報 、 2000 年明日報 MyPaper 個人
新聞台這些加以品牌化經營的實際施用後,就呈現出一片停擺。反倒是近年來對
岸開始起步了; 2002 年的八月與十月左右,相繼出現了博客中國與中文Blog心
得集這兩個 Blog 集結網站 ─ 它們甚至開始回頭探討 Blog 這回事:是甚麼?
能怎麼用?有些甚麼可能性?稍晚,一樣在 2002 年十月左右,這陣風纔又吹回
台灣。首先是由藝立協社群所帶起了正體中文blog資訊中心,半實驗性地推廣起
Blog ;接下來在 2003 年二月間,經由這些在台灣的推廣活動之下,連帶地出
現了台灣應遞媒與部落格實驗與台灣部落格 – 天線部落 實驗網路。而今歷史正
在改寫,而閱讀這份文件的妳,也將成為這近代史上重要的一份支流。